撫州以高質量落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原標題:
踔厲奮發擔使命 勇毅前行向未來
撫州以高質量落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撫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按照省委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部署要求,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持續唱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一大品牌、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立市、生態興市、商貿活市、文化旺市、治理安市”六大戰略、推進“現代產業新區、生態康養名城、文化創新強市”三大建設,努力實現“穩預期、提信心,穩政策、優集成,穩大盤、夯基礎,穩隊伍、強黨建”的四穩目標,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撫州貢獻。
明方向:唱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
以文化人、凝心鑄魂。
撫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近年來,該市堅定文化自信,充分發揮文化鑄魂塑形賦能的強大力量,提振廣大干部群眾精神風貌,團結奮斗建設美好家園。以撫州最鮮明、最深沉的特質——文化來凝聚人心、凝聚共識,讓文化成為引領撫州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
如今,文化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標識。

▲鳥瞰撫州城區
“析木東頭星漢懸,西南兩道泛天舡。”這是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湯顯祖在《明河詠》里留下的詩句。時年17歲的湯顯祖在詩中暢想自己泛舟銀河,實現理想抱負。
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撫州市上下正全力推動文化賦能,發揮文化豐富精神世界、構筑精神家園、激發精神力量的作用,吸引、激勵和帶動更多人在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沃土干事創業、投資興業、創新創造,讓撫州成為追夢、筑夢、圓夢的高地。
“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是以構建“紅綠古今”四大文化發展格局為支撐,主要為紅色革命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創業文化,讓多種文化在當今時代交融共生,實現文化的傳承和賦能。
以強烈的思想共識推進品牌建設。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將唱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上升到市委戰略高度,彰顯了市委以品牌建設統籌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凝聚了全市干部群眾推進品牌建設的思想共識。印發了《全力打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 建設文化創新強市行動方案》,謀劃了213個建設項目,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領銜33個項目進行示范引領。成立品牌建設工作專班,以項目化、清單化、時間表的方式推進項目實施。把“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作為統領撫州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夯實品牌建設基礎。

▲1400余名太極拳愛好者精彩表演
以創新的工作舉措推進品牌建設。扎實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弘揚、綠色生態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發展、文化賦能創新發展、優質公共文化供給、文旅產業做優做強、城市形象塑造傳播、創新創業支撐保障八大專項行動,推動品牌建設走深走實。舉辦首屆中國(撫州)詩歌之城論壇、中外學生王安石詩詞唱誦對話大會、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等,全方位推廣“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塑造城市IP形象,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成了“熱詞”和“網紅”。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舉辦“吃資溪面包、品臨川牛雜”,2024年元旦期間舉辦“吃南豐蜜橘、品崇仁麻雞”等重大活動贏得廣泛關注,元旦假期文昌里景區游客總量突破25.5萬人次,在全省重點景區非閘機游客人次排名居前;開展了南豐蜜橘節、廣昌蓮花節、資溪中國竹文化節及金溪象山文化旅游節等數百場文旅節事活動,提升了撫州文化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
以扎實的民生實事推進品牌建設。該市堅持把文化為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的工作理念融入品牌建設全過程,持續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文化滋養。成功舉辦2023第二屆全國高腔優秀劇目展演,創新設立民間文藝版權博覽館,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業態,推出一批有撫州特色的城市會客廳、網紅打卡地和文化地標,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文化供給。積極發揮文化賦能作用,大力實施“文化+”,推動新能源汽車、美容美發、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跨界發展,持續激發各類創新創業群體活力,讓撫州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夢想城市。
定坐標:建設“現代產業新區、生態康養名城、文化創新強市”
當下的撫州,已經成為一方干事創業、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熱土。
突出特色優勢,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該市緊緊圍繞“建設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協作區”的定位,進一步完善強攻工業思路舉措,深入推進工業創新發展爭先擂臺賽,加快構建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核心的“一核多極”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融入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制定實施“2416”行動計劃,即以撫州市“2+4”六大主導產業和各縣(區)“1首位+1主導”產業為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有色金屬精深加工2個千億元級優勢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綠色農林產品深加工4個主導產業,力爭到2026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年均增長16%以上,實現制造業發展量質雙升。其中,著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銅鋁基新材料、鋰(鈉)電和光伏新能源、半導體和新型顯示、大健康食品、縣域特色產業等6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文昌里夜景迷人
發揮生態資源優勢,開辟“兩山”轉化、生態賦能新路徑。撫州生態資源豐富,獲評全國“50強氧吧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13張“國字號”名片,現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個、4A級旅游景區27個,南城同善堂、宜黃中秋小鎮、崇仁湯溪溫泉、樂安流坑古村等一批高質量康養基地聞名遐邇,是享受休閑生活的勝地。撫州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旴江醫學”源遠流長,“建昌幫”是中藥炮制的四大流派之一,有藥用植物1900余種,7個中藥材品種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具備發展各類康養的顯著優勢。撫州大力實施創建生態康養名城三年行動計劃,扎實做好“生態康養+”文章,推進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生態康養產品供給,全力打造“康養到撫州”品牌。
挖掘地域文化優勢,全面展現開放開明的撫州形象。撫州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孕育了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陸九淵、湯顯祖等一大批名儒巨公,浸潤千年的文風墨韻,處處閃耀著“臨川之筆”的光芒。遺產資源眾多,全市有135個中國傳統村落,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堪稱“沒有圍墻的古村博物館”。撫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堅定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領作用,提出唱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讓人們一到撫州就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讓一個個傳統的、現代的撫州文化符號可感知、可觸摸、可體驗,讓文化成為撫州這座城市的靈魂,讓撫州成為一個人人向往的投資興業、創新創業、安居樂業高地。
增動力: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立市、生態興市、商貿活市、文化旺市、治理安市”六大戰略
揚優勢、補短板、強支撐,該市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長5.2%,增速連續三個季度居全省第三,為撤地設市以來最好成績。
——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融入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制定實施撫州市“2416”行動計劃,深入開展工業創新發展爭先擂臺賽,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2023年1至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6%,居全省第一;全市“2+4”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512.49億元,同比增長10.88%,其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爆發式增長,增幅達31.08%;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1家,129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6家企業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項產品獲省級新產品獎,獲獎總數居全省第二。崇仁中低壓輸變電設備、南城校具(教育裝備)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實施市級“揭榜掛帥”項目41項,爭取科技部“揭榜掛帥”項目1項、省級“揭榜掛帥”項目2項,全市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113家,較上年增加262家。
深化對內對外開放,著力提升開放合作水平。積極做好“雙向開放、惠通四方”文章,全市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49個,投資總額1793.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優強項目77個,投資總額1254.7億元,創歷史新高。持續提升外貿質量,生產型企業出口同比增長61.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8.3億元,占全市生產企業出口42.4%。深化與泉州的對口合作,兩市各縣(區)全面建立結對合作關系,打造“山海合作”新模式。在全省創新實施“企心辦”聯辦機制,完成國家和省級層面部署的162項“跨省通辦”和483項“省內通辦”事項。制定全國首份少用慎用行政強制措施清單,對5173戶經營主體免予處罰5500余萬元。10項特色做法被省營商辦納入優秀案例匯編,“周密周全、說到做到”的“撫務周到”營商環境品牌不斷唱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完成3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實現糧食總產量54億斤,占省下達任務102.5%。堅持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加快推進東臨新區、臨川區大健康食品產業園建設,落戶村農、騰趣等一批農業產業“鏈主”企業。全市水稻制種面積29.8萬畝,居全國前列;南豐蜜橘、崇仁麻雞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百強,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森林藥材、森林食品、林業香料、林下養殖等有地域特色的林下經濟主導產業,全年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46億元。實施鄉村振興標桿示范創建“十百千”工程,東鄉區入選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共抓長江大保護,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標桿。扛牢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的使命,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共進。2023年1至11月,縣級以上城市PM2.5年均值濃度1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99.1%,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13個國考斷面和28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20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上線運行全市域GEP精算平臺,出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核算統計報表制度和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初步構建以“一個基礎、四項支撐、九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產品核算與應用體系。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全市生態資產權益類貸款余額突破500億元。資溪、金溪、南城成功申報江西綠色生態品牌建設試點縣。
增進老區人民福祉,著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1至11月,全市民生支出增長4.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3%,兜牢了“三保”底線。十件民生實事任務全面落實,年底前可順利完成。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新增33個公辦幼兒園(點)和10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分別增加學位13620個、1800個。加快健康撫州建設,撫州市入選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獲批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資溪、東鄉、南豐獲批健康江西行動重點建設市縣。唱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舉辦首屆中國(撫州)詩歌之城論壇、首屆中國·撫州生態康養產業發展大會等全國性活動,尤其是2023國慶假期、2024元旦假期策劃的系列文娛活動,推動撫州文化旅游加快出圈、熱度攀升,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成為網紅打卡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著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作風建設新氣象激發干事創業新動能。實實在在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深入開展正反典型案例解剖式調研和9個專項整治活動,推動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創新開展“紅旗黨支部”“模范黨支部”創評活動,讓撫州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深入開展“九查九改”干部作風整頓活動,樹牢“把個人交給事業、把進步交給組織”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持續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工作熱情,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當下的贛撫大地,處處充滿著創新創業的激情與活力。
持續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中明方向、定坐標、增動力,堅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感恩奮進、擔當實干,全力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惠一方百姓,一步一個腳印,繪就的宏偉藍圖正在撫州大地變為美好現實。(本版文圖由撫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焦 芳
審簽:羅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