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4年08月01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近年來,婺源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焦綠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續,深入推進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和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基地試點建設,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進一步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在“護綠成金”上下功夫

擦亮綠水青山底色

婺源縣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在全國首創建設“自然保護小區”,建立了珍稀動物型、自然生態型、水源涵養型等自然保護小區193處,保護面積達65.4萬畝。實施天然闊葉林長期禁伐,建立健全森林保護長效機制,將全縣260萬畝山林(占全縣山林的70%)納入生態補償范圍,年補償資金55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森林“四化”建設,森林覆蓋率提升至83.67%。提高工業企業準入門檻,嚴禁一切有污染的企業落戶婺源,下決心關閉“五小”企業200余家。

在“增綠添金”上做文章

彰顯最美鄉村本色

堅持顏值與氣韻并舉,持續擦亮“中國最美鄉村”品牌。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主要景區景點、沿河沿溪村莊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全面實施“彩化森林、景化通道、花化鄉村、果化庭院、美化全域”行動,營造生態宜居、處處皆景的鄉村風貌。廣泛講好“封河禁漁”“生子植樹”等生態環境保護的“婺源故事”,將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微家訓”和村規民約,凝聚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識與合力。

在“以綠生金”上求實效

做足金山銀山成色

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促進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贏。搶抓全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試點機遇,成功搭建GEP精算一張圖平臺,GEP總值1100.68億元。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開展了全省首個縣級上下游生態補償試點。大力發展旅游和茶葉兩大特色產業,深入實施“旅游+”“+旅游”工程,推動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全縣直接從事旅游行業人員突破8萬人,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間接受益者突破25萬人,通過生態入股、資源分紅、景區務工、自主創業等多種方式,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年底,婺源縣建成了全國首個出口茶葉大基地,全域20余萬畝茶園整體通過海關備案,進一步拓寬婺源茶葉外銷市場,全年茶葉綜合產值54.9億元,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婺源綠茶”品牌價值達32.02億元。(單長華)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廖世杰

審簽: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