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的“年味”就是堅守在路上

探訪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紅谷灘大隊

來源:  法治日報     |    日期:  2025年01月23日     |    制作:  熊瑋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開欄語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關鍵一年。從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欄目,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與基層群眾真誠交流,用有態度、有個性的話語,推出有生命、能共情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現祖國各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積極營造活力涌動、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敬請關注。 

圖為1月11日,《法治日報》記者(右二)跟隨徐永華(左一)走進南昌萬象城廣場,向游客宣傳“一盔一帶”交通安全知識。 羅賡 攝

1月11日,農歷臘月十二。冬日的暖陽灑向贛江兩岸,英雄城披上一層柔和的光輝。

早上7點剛過,《法治日報》記者來到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紅谷灘大隊一中隊時,中隊長徐永華正給民輔警布置當天的工作安排。

“周末人多,胡輝在摩天輪、萬象城周邊做好行人過街、車輛停放秩序管理;羅超,你去320國道,重點檢查面包車、客車是否存在超員情況……”徐永華說,新春佳節即將來臨,返鄉團圓、外出旅游、走親訪友的群眾越來越多,車流、人流、物流猛增。為守護群眾平安出行,交警的“年味”就是堅守在路上。

今年40歲的徐永華自警校畢業后,17年風雨兼程堅守道路一線,以“零差錯、零投訴”的公正文明執法,治理出一條條群眾交口稱贊的“放心路”。他先后榮獲全國交警系統執法標兵、江西省交通管理先進個人、江西“最美基層民警”等稱號。

“走,我們上路巡邏去!”8時,徐永華帶著記者來到南昌市320國道西站大街路口,只見機動車、非機動車各行其道,市民騎行電動自行車都自覺佩戴安全頭盔,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320國道車流、人流量大,交通難點、堵點、亂點較多,尤其是西站大街路口至南昌大道西路口中段,過去由于道路兩邊房屋拆遷等原因造成‘機非混行’,交通事故頻發。”徐永華介紹說,為此,大隊民警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協調屬地街道辦事處、施工方、業主方等進行非機動車道改造,該路段也從群眾口中的事故“高發路”變成了暢行“平安路”。

據了解,近年來紅谷灘交警大隊在全區開展“拉網式、起底式”排查,針對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健全完善會商、整改、治理一整套閉環機制,形成“專業+機制+大數據”交通安全隱患治理模式,2024年轄區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6%,降幅排名全市第一。

“為保障路暢人安,大隊還發動民警搞起‘小改革’‘微創新’。”一路上,徐永華向記者介紹說,比如創建全市首個“觸碰式”信號燈、全市首個“Z”字形斑馬線以及全市最長的“綠波帶”;信號燈“自適應控制”系統上線,給紅綠燈裝上“大腦”和“眼睛”;在人流、車流量較大的小區周邊安裝“三小工程”,即一面凸面鏡、一排減速帶、一塊標志牌……這些創新之舉,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群眾的“出行難”和交警“管理難”問題。

位于贛江之濱的“南昌之星”摩天輪及萬象城,是近年來興起的網紅打卡點,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給城市交通帶來壓力和挑戰。為此,紅谷灘交警大隊做實“封口、清綠、亮燈、治線、減速”十字口訣,即道路中心“封口”,減少橫穿隱患;園林樹植“清綠”,消除視線遮擋;道路“亮燈”,提升夜間照明;斑馬線“治線”,強化過街安全;主次干道“減速”,延長駕駛員反應時間,讓每一名游客高高興興來、平平安安歸。

10時許,記者來到“南昌之星”摩天輪及萬象城時,這里車水馬龍、人流如潮,但在交通信號燈和執勤崗民輔警的疏導下,車流暢通無阻,人流有序通行。“道路干凈整潔,交警熱情友好。”談起初來紅谷灘的印象,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女士豎起大拇指。

回到紅谷灘交警大隊,已是11時。大隊長萬訓堅正在信息指揮中心開展視頻巡查。

信息指揮中心內,一面由數十塊屏幕組成的交通路況數據映入眼簾,全區路口、交通干線的交通流量、車輛故障及交通事故情況一覽無余。

“這里如同一個‘大腦中樞’,通過24小時接聽警情快速指揮出警并及時處置,確保交通平安暢通。”萬訓堅告訴記者,大隊強化數據應用,深度挖掘違法數據、事故數據、重點人車數據,讓交通違法無處遁形。

2024年,紅谷灘交警大隊通過數據賦能清理高風險駕駛員198人,清理未年檢未報廢車輛3000余輛,排查治理路面隱患349處,轄區44家中高風險運輸企業安全隱患全部清零。

“交通安全是‘易碎品’,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幸。”萬訓堅表示,大隊民警將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措施,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安全有序、和諧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記者手記

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更是廣大群眾幸福生活的和諧音符。

紅谷灘交警大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工匠精神踐行使命,用繡花功夫治理交通,通過“微手術”“微創新”,優化道路交通組織,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激發道路通行活力。

為減少夜間事故高發,紅谷灘交警大隊還在斑馬線上增設反光道釘、在施工圍擋上增設發光燈帶、在省道沿線兩側的樹木上張貼反光貼,聯合南昌市英雄基金會,籌措近20萬元,為轄區厚田鄉安裝47盞太陽能路燈,打造“照亮回家路”安全品牌。

堅守如初,護航平安,英雄城交警一直在路上。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