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個人征信修復仍缺乏細則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周桐宇建議——
優化個人征信修復制度
來源: 新民晚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2日 | 制作: 熊瑋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全國人大代表周桐宇在調研中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央行征信中心數據庫收錄了11.6億自然人的征信信息,然而,個人征信修復體系建設仍處在初級階段。目前,我國僅有針對失信主體名單和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修復的相關規定,針對個人征信修復仍缺乏細則。這一問題引起了她的關注。

“目前,有不少因臨時、不可抗力等因素而歷史逾期的消費者,在不良信息保存記錄的5年內難以重新獲得優質的信貸供給。”周桐宇告訴記者,近年來,征信投訴呈現井噴上升趨勢,主要集中在歷史、短期的逾期征信記錄上。
除此之外,周桐宇還注意到,歷史短期違約問題影響的群體中,需要金融服務重點支持的年輕、薄弱群體占比較高。她向記者提供了一組調研數據:“以重慶轄區某代表性消金機構為例,接收到的投訴客戶中,20歲至35歲的投訴群體占比達52%,個體經營者、藍領、普通上班族占比高達95%。”
周桐宇表示,個人征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但尚未有個人征信修復細則出臺。一些不法分子開始鉆監管漏洞,以“征信修復、征信洗白、反催收、鏟單”等名義,損害消費者財產安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出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政策,構建統一的信用修復制度。為切實解決年輕、薄弱群體因歷史短期違約記錄而借貸困難的問題,周桐宇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有關部門可以重新審視不良征信的記錄年限,針對違約行為終止且已按時履約的群體適度放寬。針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群體,允許申請縮短不良征信記錄的年限。比如當用戶正常履約還款超過半年的,允許申請取消2年以前的歷史逾期違約信息,從而助其有機會重新獲得低利率的優質信貸供給,更好獲得生活保障。
其次,提振內需、促進消費,不少群體可能產生臨時的資金周轉問題,建議出臺征信報送口徑放寬的階段性政策,對于小額、短期的非惡意逾期違約行為予以豁免。
最后,周桐宇認為,有關部門要持續加大對信用修復黑灰產的打擊力度,同時推動出臺完善個人征信修復的法規細則。應積極鼓勵銀行、消金公司、互聯網平臺等開展試點,推出線上、規范、便捷的個人征信修復產品入口,幫助消費者提升修復效率及效果。
◎據《新民晚報》
編輯:熊瑋
校對:王小明
復審: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