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監測網遏制拉網捕鳥
景德鎮市公安機關多舉措為護鳥筑牢法治屏障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 制作: 賈昕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拆除網具(圖/受訪單位提供)
為嚴厲打擊破壞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守護好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景德鎮市公安局多措并舉,全面開展“清網護鳥”專項整治行動,全市累計出動警力2000余人次,聯合相關部門清理非法捕鳥網具200余張;排查整治重點區域,包括鳥類棲息地10余處、農貿市場45家、餐飲場所420余家、花鳥市場16家。
“自2月全面開展‘清網護鳥’專項整治行動以來,我們重點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食用鳥類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遏制拉網捕鳥等亂捕濫獵野生動物行為,為保護候鳥筑牢法治屏障。”景德鎮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鄒永勝介紹。
多維聯動掃平巡查盲區
“這樣的網顏色淺、絲線細,肉眼難分辨,鳥兒容易撞上來被困住,必須即刻拆除。”2月28日,景德鎮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有菜農在菜地周邊掛網,防止鳥吃蔬菜,但細網容易將鳥困住甚至導致死亡。民警一邊拆除防鳥網,一邊普及愛鳥護鳥知識。
景德鎮市公安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清網護鳥”效能,結合無人機巡查、智能監控系統和大數據分析,對山林、濕地、河流等鳥類棲息地實施全天候監測。“通過‘空中巡查+地面巡邏+水域監控’的多維聯動模式,能迅速發現并鎖定非法捕鳥行為,精準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景德鎮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余士良介紹,織密覆蓋全域的“監測網”,確保掃平巡查盲區,高效、及時清除“天網、粘網、定置網”等獵殺鳥類隱患,打通“清網護鳥”行動“最后一公里”。
斬斷“捕運售食”全鏈條
近日,一只黑翅鳶在樂平市臨港鎮振翅高飛,重獲自由。樂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會同林業等部門工作人員成功解救了一只被困捕鳥網的黑翅鳶,在檢查該鳥未受傷后,將其放飛。
據了解,景德鎮公安聯合林業、市場監管、農業等部門,對非法捕獵、運輸、銷售、食用野生鳥類的全鏈條進行嚴厲打擊。通過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打破信息壁壘,形成高效聯動,確保從源頭到終端各個環節的違法行為都能被及時發現和查處,實現“捕運售食”全鏈條治理,徹底鏟除野生鳥類非法交易的黑產業鏈。同時,依法清查網絡平臺非法交易鳥類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徹底清除網絡平臺售賣各類捕鳥網、獵夾、獵套等非法獵捕工具相關內容,堅決斬斷網絡端非法利益鏈條。
凝聚群防群治力量
“遇到受傷鳥類應當怎么救助?”2月19日,景德鎮市公安局珠山分局聯合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組織工作人員向群眾普及護鳥知識,并引導農民在農作物種植區域采取安裝反光帶、聲控裝置等安全方式驅鳥防鳥。
為了讓“保護鳥類,共建生態家園”的理念深入人心,景德鎮市公安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開展清網護鳥普法教育活動47場。通過進社區、校園、田間地頭、農貿市場、餐飲等場所,舉辦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積極向群眾普及鳥類保護的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此外,景德鎮市公安局還聯合林業部門,設立舉報熱線和線上平臺,鼓勵群眾積極提供線索,廣泛發動群防群治力量,警民攜手凝聚起堅實保護力。
筑牢候鳥保護的法治屏障
在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護區王家塢水庫旁,一塊公告牌上載明了“存在問題、整改成效、長效機制”等內容。浮梁縣政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管理辦法”,進一步壓實了各部門對縣級自然保護地及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責任。
為確保“清網護鳥”行動取得長效成果,景德鎮市公安局與林業、生態環境等部門協作,建立常態化巡查和監管機制。同時,通過曝光典型案例和分享執法實踐總結經驗,積極推動出臺地方性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重點圍繞打擊非法獵捕、出售、購買、運輸、寄遞、攜帶、食用、利用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明確更具針對性和震懾力的處罰措施,依據情節輕重設置不同梯度的罰款、拘留乃至刑事處罰措施,讓違法者付出應有代價。通過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為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筑牢一道堅不可摧的法治屏障。(文/劉靜 全媒體記者成錦霖)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