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巡護隊”護航候鳥遷徙路

都昌縣公安局深入推進“清網護鳥”專項整治行動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    制作:  賈昕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日常巡護(圖/受訪單位提供)

  作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都昌縣被譽為“候鳥天堂”“白鶴王國”。為護航候鳥遷徙路,今年以來,都昌縣公安局積極響應全省“清網護鳥”專項整治行動,以“零容忍”的態度,向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宣戰,成功構建起“聯動防控、科技賦能、全民共治”的生態警務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法治力量。

  聯動防控織密“防護網”

  “都昌縣濕地面積廣,候鳥棲息地分散,執法難度較大。”都昌縣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長鮑靜波告訴記者,為應對這一風險,都昌縣公安局成立由局長掛帥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并制定《“清網護鳥”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打源頭、斬鏈條、摧網絡”的核心目標,整合公安、林業、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多部門力量,形成“黨委領導、公安牽頭、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治理格局。

  在鄱陽湖濕地、老爺廟水域等重點區域,都昌公安民(輔)警與護林員、生態志愿者緊密合作,組成“聯合巡護隊”,開展拉網式清查,共清除捕鳥網、獵夾等非法工具300余件,涉候鳥警情同比下降41.8%。同時,針對非法交易環節,都昌縣公安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對全縣150余家餐飲場所、農貿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查處非法交易案件8起,查封非法交易窩點3處,實現了對“捕、運、銷”全鏈條的精準打擊。

  面對傳統巡查效率低、取證難的問題,都昌縣公安局引入了“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在重點林區、濕地布設了22個智能監控點位,并整合5G網絡、熱感成像技術,實現了對非法獵捕行為的實時預警。無人機巡航與地面機動巡查相結合,形成了“高空監測—精準定位—快速處置”的閉環管理模式。

  2024年,通過無人機巡防,都昌縣公安局發現并制止了12起非法獵捕行為,破獲涉候鳥案件3起,科技手段的貢獻率在60%以上。其中,2024年1月12日凌晨,都昌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發現鄱陽湖濕地有異常活動,民警在20分鐘內抵達現場,成功抓獲了4名非法獵捕者,查獲野生鳥類20余只,成功斬斷一條跨省交易鏈。

  警民攜手共護候鳥精靈

  “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美麗的鳥兒在空中翱翔。”3月12日,在都昌縣湖濱小學,民警通過實物展示、案例講解等方式,激發學生守護生態的熱情。

  “保護野生動物,根基在于民心。”鮑靜波告訴記者,為了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都昌縣公安局以“六進”宣傳為載體,深入校園、社區、田間地頭,開展“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等主題活動25場,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覆蓋群眾2萬余人。

  此外,都昌縣公安局還創新推行了“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積極提供線索。2024年,通過群眾提供的線索,都昌警方成功救助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胸翡翠等珍禽21只,并兌現獎勵資金3萬余元,形成“警民攜手、共護生靈”的良好氛圍。

  針對候鳥遷徙跨區域的特點,都昌縣公安局與景德鎮等地簽訂“區域執法協作協議”,建立信息共享、聯合巡查、案件協查機制。據介紹,今年2月,依托這一機制,多地警方同步收網,成功端掉了一個流竄于鄱陽湖區域的非法獵捕團伙,查獲獵具50余件。

  在深入整治的基礎上,都昌縣公安局將全面總結前期成果與經驗,深入剖析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全鏈條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整治成效,推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文/傅迪怡 傅斯瑤 全媒體記者程呈)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