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小案”
上饒市廣信區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庭長王婧踐行“如我在訴”實現辦案“三無”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4月15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入園企業3000多家,就業人員6.3萬人,上饒市廣信區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以下簡稱旭日法庭)作為設在企業“家門口”的專業化商事法庭,會帶來怎樣的解紛故事?
現場走訪寫下的筆記、審判庭敲響的法槌聲、辦公室深夜的那盞燈,都記錄著旭日法庭庭長王婧的工作痕跡。
“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審判工作中,王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每一個案件中,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踐行“如我在訴”。進入法院工作15年來,王婧累計承辦民商事案件2138件,從源頭上化解涉企糾紛400余件,以情理法相結合的審判觀念,實現了辦理案件無一發回、無一錯案、無一信訪的“三無”效果。

人物簡介
王婧,1987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10月參加法院工作,現任上饒市廣信區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庭長。先后獲評“上饒法院首屆十佳青年干警”“全省法院群眾工作能手”“全省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探索高效解紛“金點子”
3月20日,上饒市雙創科技城,玻璃幕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路人匆匆行走。
“像我這樣什么都不懂的,該怎么辦呢?”因開發商涉延期交房,一名當事人匆匆地趕來旭日法庭,表示想退房,但擔心拿不回房款。
“90天后,最好發一個合同解除通知。”從起訴需要哪些材料、保全材料,王婧逐一解答,并重點講解了消費糾紛的舉證要點、維權途徑及訴訟流程。
旭日法庭是全省首家集訪、調、訴、執、破于一體的專業化商事法庭。面對每年近1000件涉企案件,為準確把握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2023年5月,旭日法庭將辦公地址遷至園區內,設在企業“家門口”。
作為庭長,如何團結帶領法庭同事讓小法庭實現“大作為”,圓滿完成審判執行等各項工作任務,是王婧面臨的首要問題。
王婧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記事本,里面記載著密密麻麻的工作內容,從調解安排到裁判文書起草再到日常工作的點滴,無一不被她悉心地記錄于這方寸之間。
遇到侵權類案件,要抓住要點,精準突破;遇到合同違約類案件,引導雙方當事人找到利益平衡點;遇到借貸類案件,要耐心釋法說理,幫助雙方從法律角度明晰案情……
王婧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調解、開庭、進企業、聽訴求,使她累積了頗為深厚的審判經驗。
在王婧的示范帶動下,法庭全體干警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干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
工作中,王婧創新推出涉企服務“135”工作法、涉企糾紛“三步走”解紛模式,巧妙運用分案處置方法和全流程要素式審判工作機制,推動轄區案件高效快速辦理,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經驗入選全省法院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大典型事例。
2019年以來,王婧累計承辦民商事案件2138件,從源頭上化解涉企糾紛400余件,以情理法相結合的審判觀念,實現了辦理案件無一發回、無一錯案、無一信訪的“三無”效果,各項質效指標位居全院前列。
指導企業織牢風險“防護網”
2024年5月,某能源公司因外地某電力公司未履行光伏組件采購合同約定的付款義務,向旭日法庭提起訴訟。該案標的1億多元,由王婧負責審理。
通過認真閱卷、梳理案情,到某能源公司走訪調查,并通過視頻方式向某電力公司了解有關情況。王婧發現雙方當事人有多年的良好合作關系,這次合同履行過程中,原告已經按照約定提供了近50%的產品,被告本應按照約定支付相應貨款。但因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被告不愿意按照合同價格付款,原告遂中止供貨,合同履行陷入僵局。
考慮到案件標的較大,雙方合作基礎較好,若能促成雙方調解,繼續履行合同,就能收到“雙贏”的效果。她向雙方釋明關于情勢變更的法律規定,引導雙方結合生產成本、利潤率、市場價格等因素,合理調整產品價格,對合同相關條款進行變更。
雙方達成調解意向后,為解除原告的后顧之憂,王婧指導雙方到涉企糾紛訴調對接中心簽訂調解協議,并申請司法確認。經過3天的不懈努力,王婧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的模式,快速化解了該起合同糾紛,雙方握手言和,合同順利履行完畢,2家企業繼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
“很多企業在經營時,不能提前預見風險。”王婧通過分析大量涉企糾紛發現,企業間的很多矛盾糾紛,根源在于企業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法律風險,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與預防。
之后,她帶領同事積極構建“聯企法官+企業服務小組”工作模式,讓企業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專業的法律指導。每月梳理園區企業多發問題和風險點,總結編撰“企業經營法律風險提示手冊”“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月報”,免費向企業發放,深受企業歡迎。
重點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動脈”。王婧推動設立“重點企業法官工作站”,分片區分行業對500余家重點企業進行“法治體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企業,提出應對建議,降低企業法律風險,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全力抓好生產經營。
2024年,上饒經開區企業涉訴糾紛同比下降近20%,工作經驗入選全省法院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大典型事例。
做好群眾合法權益“守護人”
“一邊是瀕臨破產的企業,一邊是失去工作的員工,雙方爭論不休,矛盾一觸即發。”上饒經開區訴調中心調解員回憶道。
2023年7月,轄區某企業因經營困難瀕臨破產,與300多名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但無力支付經濟補償金,導致眾多員工批量起訴,多次上訪。
面對棘手的案件,王婧細心審查案件里的每一個細節,耐心對雙方進行協調疏導。在了解到企業有部分債權可以入賬后,她立即引導勞動者從實際出發,根據企業現狀做出適當讓步,在可實現債權范圍內提出切實可行的訴求,力促勞動者與企業和解。經過5天時間“線上+線下”調解,最終妥善化解了這批涉眾型勞動糾紛。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要把每個案子都當作第一個案子來辦。”多年來,王婧堅持情理法結合,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
2022年,王婧辦理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兩兄弟因爭奪5年前的拆遷補償款,反目成仇。王婧敏銳地察覺到,雙方矛盾絕不僅僅是7000多元的補償款。她邀請當地司法所工作人員、村干部多次前往村里了解情況、參與調解,發現雙方矛盾根源在于贍養母親等事宜,原告為了斗氣、挽回面子,才將兄長訴至法院。
抓住了問題的根源,王婧耐心做起當事人的普法和思想工作,從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征收補償款的權利歸屬,到鄉風民約、孝道禮儀,通過情理法結合的方式,娓娓道來,最終兩兄弟同意共同贍養母親,原告也撤回了向兄長索要征地補償款的起訴。
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
2022年,購房者聶某因擔心上饒經開區恒某房地產公司“跑路”,在付完17萬余元首付款后,并未向銀行辦理按揭貸款申請手續。
2023年底,該公司一紙訴狀將聶某告上法院,要求賠償支付違約金8.6萬元,并承擔案件訴訟費、保全費等。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消費者不配合其解決商品房合同的備案登記,房屋無法正常銷售,就無法返還首付款。但從消費者的角度,因為對企業失去信任,他們也并不想再通過貸款的方式進行資金支付。”王婧表示,雖然解除合同、依法認定違約責任是可以通過判決直接實現的解決方案,但“案結事了”遠不是一份判決那么簡單。最終,經過與住建部門的通力協作,了解到通過監管企業銷售資金保證能夠順利退回錢款,給購房者吃下“定心丸”。
雙方達成協議,被告逐一配合解除商品房的網簽備案手續后,向法院申請領取首付款。
截至目前,旭日法庭受理涉恒某房地產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件17件。經調解后,原告撤訴,雙方繼續履行合同6件,調解解除合同退還首付款7件,總金額為350.87萬元,還有4件在調解中。
諸如此類的案件不勝枚舉,一起交通事故,第二天就全額賠償;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從發生到順利化解并履行到位僅用兩個月;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兩名相隔千里的當事人足不出戶就恩怨兩清……
如今,王婧依舊保持著對事業的熱愛,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初心使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文/圖 新法治報·贛法云 周軍凱 記者劉宇琦)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