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由裁量權戴上透明“枷鎖”

全南縣打好“組合拳”規范涉企執法

來源:      |    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執法人員核驗產品原料(圖/受訪單位提供)

  “冶金行業屬于重大危險源行業,應該適當增加行政檢查頻次,幫助企業規范安全生產行為。”3月下旬,全南縣召開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座談會,來自建筑、化工、冶金、交通運輸等領域的24名企業代表結合各自企業經營范圍、行業特點,表達了對涉企行政執法的意見建議。此次會議共征集意見22條,涉及行政檢查標準模糊、行政處罰裁量爭議等方面。對此,全南縣司法局下發工作提示,要求相關責任單位做好座談會反饋問題整改。同時,通過張貼公告、線上征集線索等方式,廣泛發布征集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問題線索的通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當地以法治之力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聚焦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問題,一以貫之推動法治化保障體系建設,用心用情服務,讓全南縣成為投資興業沃土、創新創業寶地。

  17個部門集中“曬權”

  法治是穩預期、增信心的治本之策,穩定的法治環境是民營企業家敢闖敢干的底氣所在。

  “自由裁量權執行不嚴格是企業和群眾深惡痛絕的事情。我們要牢牢抓住行政裁量權這個‘牛鼻子’,讓自由裁量權不隨意。”全南縣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負責人李逸嫻說。

  今年以來,全南縣要求各執法單位每月對照規范涉企執法的6類整治重點,全面清查存在的問題。截至目前,各相關單位共排查發現問題21個,主要集中在未嚴格履行行政執法法定程序、未正確適用自由裁量權基準等方面。另外,經對全縣2021年以來的107件行政復議案件和81件行政訴訟案件進行“糾錯(敗訴)原因大起底”,發現行政復議案件主要糾錯原因為自由裁量權基準執行不嚴格、程序違法、證據不足等。

  長期以來,各行政執法部門執行的自由裁量權基準往往分散公布在省級主管部門官方網站,不便于企業、群眾查找,而且各種版本不盡相同。揭開自由裁量權的面紗,讓自由裁量權不隨意,公開自由裁量權基準是第一步。4月1日至11日,全南縣17個主要行政執法部門均在縣政府網站公開了本部門執行的自由裁量權基準,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推出“四張清單”

  “您嘗嘗看,這分明是咸味產品,根本沒加糖。然而,有人投訴我虛假宣傳無糖,短短7天接到5起投訴,每單索賠近千元,半個月營收都不夠賠付的。”不久前,全南縣某食品公司總經理陳某向記者反映。

  近日,經專業檢測,該公司的產品未檢出人工添加糖分,問題根源在于經營者對標簽標注沒了解清楚,疏忽了原料大米中本身含“糖”。最終,全南縣市場監管局決定對其不予處罰,并組織人員為該企業提供標簽規范化指導。

  據了解,近年來,全南縣持續推動適用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處罰和不予強制措施“四張清單”,各行政機關辦理適用“四張清單”案件2.6萬余件。得益于柔性執法,全南縣僅在電商領域就涌現出200多家企業,帶動就業上萬人,2024年實現網絡零售額5.38億元。(連永成 程月香 記者陳佳)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