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化工(维权)(600328)8月5日宣布,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的开发主体中盐(内蒙古)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碱业”)拟增加注册资本至80亿元,山东海化(000822)、内蒙古蒙盐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蒙盐集团”)已明确有意参与增资。
随着各方启动对中盐碱业项目的注资,我国目前储量最大的天然碱资源——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的建设开发将向前推进。在供需格局趋于过剩的背景下,能耗低、环保且成本优势明显的天然碱项目代表着纯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最大天然碱项目迎来增资
中盐化工8月5日宣布,拟将中盐碱业注册资本从4000万元增加至80亿元,同时利用增资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中盐化工此次增资金额将不超过48.80亿元,计划引入资金规模不超过39.20亿元,实际增资金额将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确定。
山东海化及蒙盐集团已经同意对中盐碱业增资,并已签署意向《合资协议》。各方约定,山东海化增资不超过23.2亿元,蒙盐集团增资不超过8亿元。其他投资人将在增资项目挂牌产权交易所后确定。因增资事项尚需履行产权交易所挂牌程序,山东海化、蒙盐集团的摘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前期勘探结果显示,通辽奈曼天然碱矿区面积28.85平方公里,矿物量14.47亿吨,其中含盐量≤9.54%的资源量为5.21亿吨,共伴生天然碱矿物量9.26亿吨。今年7月9日,中盐碱业和通辽市自然资源局签署《采矿权出让合同》,以68.09亿元取得天然碱采矿权。目前该天然碱矿项目尚未开始建设。
纯碱生产工艺分为氨碱法、联碱法、天然碱法。其中氨碱法、联碱法属于化学合成碱,化学合成法所需原材料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天然碱法。信达证券发布的研报测算,天然碱的成本在817元/吨左右,多数化学合成法的成本在1433元/吨左右,最高达到2087元/吨。同时,氨碱法将产生较多的废渣和废水,目前相关固废综合利用途径有限。
对于本次合作,中盐化工表示,拟引入的山东海化、蒙盐集团深耕纯碱、盐产品加工领域多年,与中盐碱业业务高度关联,有资金实力,具有较好的战略合作基础;增资后可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优化中盐碱业资本结构,分散投资风险,确保其天然碱资源开发项目快速建成,达产见效。
山东海化则表示,投资开发天然碱矿不仅契合政策要求,也符合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高投入期待高回报
中盐化工有意为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此前即有风声。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引入各方资源,尽早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可显著降低项目风险。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预计总投资高达261亿元。除本轮中盐碱业增资计划落实的80亿元之外,剩余181亿元由中盐碱业通过银行项目贷款方式筹集。
在项目竞拍成功后,中盐碱业的股东层面面临重大变动。持股51%的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提出减资退出中盐碱业,这意味着中盐化工将持有中盐碱业100%的股权,将独立承担项目的相关投资。面对这一变化,中盐化工此前已透露,围绕该项目存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
据了解,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计划部署730口井,先期部署75个直平组合井组,在2026年至2027年钻井,2027年至2028年分两年建成500万吨纯碱产能;后期部署形成产能接替,保持500万吨产能规模。此外,地面工程新建500万吨/年天然碱加工厂1座及配套设施等。
目前国内纯碱行业产能3970万吨,其中天然碱产能约690万吨,占比约17%。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的投产落地,意味着纯碱行业低成本产能的大幅度扩充。
大手笔的投资规模,对应大手笔的投资回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在该项目共计23年的评价期中,累计产量1.11亿吨,营业收入1323.2亿元,单位完全成本费用为822元/吨,运营期总利润501.5亿元,生产期净利润382.4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84%,财务净现值34.7亿元,投资回收期为9.02年。
而对于山东海化而言,如果按照公司拟参股29%的股权比例计算,其对应的生产期年均净利润约4.82亿元。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建设周期等诸多因素影响,该项目经济效益能否完全实现尚存在不确定性。
去产能中寻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纯碱行业整体呈供需双增、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的格局。此次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预计将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现有企业自身的纯碱业务也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反内卷”、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相关企业为何进一步加大产能投放备受关注。
此前,在光伏等新兴行业的快速拉动下,纯碱行业曾迎来产能扩张。然而,在行业产能大幅攀升的同时,房地产下游需求乏力,光伏行业需求下滑,碳酸锂等新兴领域增量基数尚小,导致供需格局趋于过剩,市场波动加剧。
2024年,中盐化工、山东海化业绩双双走低即是行业趋势的鲜明注脚。山东海化在回顾去年业绩走势时表示,行业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回落导致产业链库存积压,纯碱价格重心震荡下移,长时间低位运行。
即便如此,山东海化面对本次大手笔投资仍然态度坚决。公司方面直言:“如不参与开发天然碱矿,其他市场主体也必然会参与开发,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危及生存。”
国内可供开采的天然碱资源较为稀缺,优质项目可遇不可求。而对于既有的化学合成碱产能,有序退出将是主流趋势,其中氨碱法制碱工艺因能耗高、成本高、排放高,未来存在政策性退出的风险。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判断,由于天然碱的成本优势,化学合成法纯碱的产能新增可能会更难,最终天然碱法可能会掌握市场的定价权。
“公司本次参与投资开发天然碱矿,可在不改变现有主营业务及产业规划的情况下,实现合成碱与天然碱的双线布局,有效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还能避免过于依赖单一工艺,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时,因竞争力不足而影响企业发展。”山东海化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壹配资网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